卫·视角

深度伪造和网络诈骗:应对香港和新加坡的法律问题

12 六月 2024 | 适用法律:: 香港, 新加坡 | 阅读时间: 7分钟

科技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日益复杂的欺诈手段,而深度伪造技术现已成为一种重大的威胁。网络诈骗日益普遍和猖獗,影响着全球的个人和组织。本文将探讨香港和新加坡在应对网络诈骗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对策,并重点介绍为打击网络诈骗而实施的法律框架、执法工作和技术措施。 


备受瞩目的深度伪造骗局 

今年年初,总部位于伦敦的设计与工程公司奥雅纳(Arup)香港办事处的一名员工被骗徒以数码复制的公司首席财务官所骗,导致公司损失了 2 亿港元(约合 2550 万美元);随后,另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跨国公司也遭遇了类似的深度伪造骗局,该公司的一名香港本地员工被假冒的主管骗走了 400 万港元(约合 51 万美元)。

与香港一样,新加坡也面临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威胁不断增加的挑战。最近网上出现的一段以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为主角的深度伪造视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视频利用李显龙 2023 年国庆致辞的片段,并令人信服地同步了他的嘴部动作和声音,虚假地描绘了他推销一种保证收益的投资产品。李显龙先生在脸书上发表文章,提醒公众警惕这一骗局,强调这些深度伪造产品的复杂性,并敦促大家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尽管公众对真人的复制视频或图像的存在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有关网络诈骗的新闻报道仍呈上升趋势。2023 年香港记录的各类欺骗案件增加了 42.6%,其中70%是网络诈骗案。从 2022 年到 2023 年,受害者因诈骗而损失的金额也增加了 89%。

2023 年,新加坡的诈骗和网络犯罪案件激增了近 50%,报告的案件超过 50,000 起。1 此外,2023 年,新加坡的深度伪造案件比上一年激增了 500%,进而凸显出这些诈骗手段的日益复杂和盛行。2 尽管如此,诈骗者获得的总金额在同一时期略微下降了 1.3%,这归功于当局和私营部门(包括银行)在诈骗过程仍在进行时为减轻诈骗损失所做的努力。这一趋势凸显了人们为有效打击网络诈骗而不断努力的重要性。

事实上,深度伪造等先进技术的出现给法律框架和执法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

主要的困难之一在于深度伪造的固有性质,它可以将现实与虚构完美融合,使确立不法行为的确凿证据变得十分困难。对音频、视频和文本数据的复杂处理可能会掩盖内容的真实来源,需要执法和法律机构承担起证明真实性和意图的责任。

此外,网络犯罪跨司法管辖区的性质也增加了执法工作的复杂程度。犯罪分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世界任何地方开展活动,这使得地方当局很难有效地追捕他们。缺乏统一的国际法律和合作框架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妨碍了法律机构追究个人责任的能力。


香港应对深度伪造的措施

香港警方已采取措施应对包括深度伪造在内的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威胁。2022 年,香港警队专门成立了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罪科),以加强其侦查和应对科技犯罪的能力。该专业部门致力于掌握网络犯罪分子的最新动态及其采用的策略,重点开发有效的侦查技巧,并与国际执法机构进行合作。

此外,面临深度伪造滥用威胁的权利所有人有多种途径进行追索。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他们可以寻求法律补救措施,如禁令或损害赔偿,从而防止其知识产权遭到未经授权的使用。 此外,《个人资料(私隐)条例》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来处理滥用个人数据的问题,这与深度伪造涉及未经授权使用个人肖像或身份的情况有关。 最后,根据香港法律,怀有犯罪或不诚实的意图访问计算机属于犯罪行为,一旦被证实并抓获,罪犯可能被判处 5 年监禁。

然而,这些法律工具的实际执行可能具有挑战性。由于“深度伪造”内容迅速扩散且难以追踪其来源和传播渠道,权利所有人很难有效行使其权利并获得有意义的补偿。


香港的权衡之策

香港乃至全球的决策者们都面临着一项微妙的任务,即如何制定政策在保护个人和知识产权与促进科技创新和自由表达之间取得平衡。 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犯罪形势,同时确保人工智能驱动的合法应用能够继续蓬勃发展,制定全面和适应性强的法律框架至关重要。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进一步加强网罪科的能力,为其配备必要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从而有效地侦查和起诉网络犯罪。此外,国际合作以及不同司法管辖区法律的统一也能提高执法机构打击跨境网络犯罪的能力。

在法律框架方面,虽然《版权条例》的修订仍在讨论中,但香港可以考虑加强某些执法行动,而不必一味纠结于相关定义或保护范围,因其可能更为复杂。例如,政府可以引入具体条款,使权利所有人能够要求快速删除或移除侵权的深度伪造内容,从而提高减轻此类事件所造成伤害的能力。这些条款可以为内容托管平台和服务供应商回应合法的移除请求提供明确的程序,确保他们更有效、更及时地做出回应。香港可进一步考虑加重对深度伪造相关罪行的处罚和制裁,如生成、传播或使用未经授权的版权材料,从而对此类内容的扩散起到更强的威慑作用。

除法律措施外,教育活动和提高公众认识的运动也能增强个人识别和举报深度伪造内容的能力,从而建立一个更知情、更坚韧的数字生态系统。政府、科技公司和民间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也能产生创新的解决方案,如开发深度伪造检测工具和内容审核框架。

随着数字领域的不断发展,如何应对包括深度伪造在内的网络犯罪,其法律方面的复杂性仍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应对这一新的威胁,同时促进人工智能和其他变革性技术负责地发展,必须采取多方面的举措,将强有力的法律框架、更强的执法能力和合作协同努力结合起来。


加强新加坡的执法和报告机制

涉及李显龙资政的事件表明,我们迫切需要健全的法律框架和提高公众认识的举措来打击深度伪造骗局。为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威胁,新加坡已采取重要措施加强防御。其中一项措施是运用“防诈骗机器人”(ScamShield Bot),这是一项允许公民直接通过 WhatsApp应用程序报告可疑内容的举措。这一工具是新加坡更广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战略旨在使公民有能力迅速识别和报告深度伪造和其他网络诈骗事件。

从法律角度看,新加坡应对深度伪造相关犯罪的方法是将严格的知识产权法和全面的数据保护法规结合起来。例如,深度伪造诈骗的受害者可以根据《防止骚扰法》(POHA)寻求法律救济,该法包括禁止滥用技术造成伤害或困扰的条款。此外,《个人资料保护法》(PDPA)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防止未经授权使用个人数据,而这也是许多深度伪造骗局中的常用手段。

此外,新加坡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加强这些法律工具。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修订现行法律,引入针对深度伪造内容的具体条款,并加大对涉及深度伪造技术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这些改进措施旨在阻止深度伪造内容的制作和传播,从而降低诈骗风险,保护个人声誉和知识产权。

除法律改革外,教育举措在新加坡的战略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公众认识的宣传活动旨在帮助公民了解深度伪造技术的危害,并就识别和举报欺诈内容提供实用的建议。政府机构、科技公司和民间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对于开发和部署先进的检测工具和内容审核框架以减轻深度伪造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



把握创新与安全之间的界限   

香港和新加坡正在进行的打击深度伪造技术的斗争凸显了创新与安全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虽然前进的道路上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但人们致力于将强有力的法律措施、科技进步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多方面举措带来了充满希望的前景。

通过不断调整和创新,香港和新加坡可以更好地保护其公民,并维护其数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制定和实施的法律、监管和技术措施越能有效地预防、识别和清除深度伪造,就越能在数字生态系统的用户中建立起更大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对于开发和部署通信、信息传播和商业技术而言都至关重要。


Backing Innovation

  
Where private capital and powerful ideas meet
Backing innovation

本文件(与任何透过本文件中所列链接可获取的资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法律咨询。在采取或克制任何因本文件内容引发的行动前,应寻求专业法律咨询。

分享

相关经验

作为一家全方位律师事务所,我们能够提供广泛范畴及议题的建议与资讯。以下为部分相关领域

与我们共享同乐

我们乐于分享手上掌握的最新消息和丰富资讯。欢迎让我们了解您的喜好,我们将会定期为您送上您所感兴趣的内容。